支期对长信侯说“大王下令要召见您”长信侯说“你知道大王召见我
支期对长信侯说:“大王下令要召见您。”长信侯说:“你知道大王召见我是为了什么事吗?”支期说:“我不知道,只知道大王着急要召见你。”长信侯说:“我让大王去秦国,难道是为了秦国吗?我是为了魏国。”支期说:“您不要替魏国打算了,您还是先为自己打算吧。您是乐意死呢,还是乐意活?您是乐意贫穷呢,乐意富贵?您还是先为自己打算,然后再替魏国打算吧。”长信侯说:“楼缓将要来了,请让我和他一起去见大王。”支期说:“大王紧急召见您,您不去的话,恐怕鲜血就要溅在您衣襟上了!”
长信侯这才动身去见魏王,支期跟在他身后。就要见到魏王的时候,支期先进去对魏王说:“您装成有病的样子来接见长信侯,我已经将他吓住了。”长信侯进来拜见魏王。魏王说:“我病得很重,怎么办呢?我当初已经许诺给应侯了,所以我即使死在路上也要去秦国,还要去吗?”长信侯说:“大王不要去了!我能让应侯免召您到秦国去,请大王不要担忧。”
还记得饿死在共地松柏间的齐王建吗?齐王建不听众人的劝阻,执意要去秦国,结果得到了那么悲惨的下场。本篇里的魏王也受到了邀请,执意要去秦国。但魏王还算能够听进去不同意见的国君,所以他免受了悲惨的下场。
战国时代的国际政治,充满了尔虞我诈。国家和国家之间是没有诚信可言的,如果轻信了那虚假而动听的政治套语,那就只能作茧自缚,自食其果。
周?的劝谏是很有说服力的,他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劝阻魏王,使魏王逐渐看清楚了孰轻孰重,看清了事态的真相。但魏王此时脑袋还在发热,是无法听进去不同的意见的。后来在支期的积极参与之下,用装病的方法骗过了长信侯,才免去了自己的灾祸。
齐欲伐魏,魏使人谓淳于髡为曰:“齐欲伐魏,能解魏患,唯先生也。敝邑有宝璧二双,文马二驷,请致之先生。”淳于髡曰:“诺。”入说齐王曰:“楚,齐之仇敌也;魏,齐之与国也。夫伐与国,使仇敌制其余敝,名丑而实危,为王弗取也。”齐王曰:“善。”乃不伐魏。
客谓齐王曰:“淳于髡言不伐魏者,受魏之璧、马也。”王以谓淳于髡曰:“闻先生受魏之璧、马,有诸?”曰:“有之。”“然则先生之为寡人计之何如?”淳于髡曰:“伐魏之事不便,魏虽刺髡,于王何益?若诚不便,魏虽封髡,于王何损?且夫王无伐与国之诽,魏无见亡之危,百姓无被兵之患,髡有璧、马之宝,于王何伤乎?”
为淳于髡:(约公元前386年—前300年),齐国赘婿,齐国稷下学士,齐威王用为客卿,被赐列第为上大夫,不治政而议论,著书立说,成家成派,对战国时的思想、文化有一定贡献。
齐国想要攻打魏国,魏国派人游说齐国大臣淳于髡说:“齐国想要攻打魏国,能解除魏国祸患的,只有先生您一个人。敝国有宝璧两双,四马拉的纹彩马车两辆,请让我送给先生。”淳于髡说:“好吧。”于是淳于髡就进宫劝说齐威王,说:“楚国是齐国的仇敌,魏国是齐国的盟国。现在要攻打盟国,给仇敌机会来进攻我国作战之后疲惫的军队,这样做的话,不但名声不好,而且还会招来危险,我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。”齐威王说:“好。”于是齐王就取消了攻打魏国的计划。
有个说客对齐威王说:“淳于髡劝您不要攻打魏国,是因为他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啊,”齐威王于是问淳于髡说:“听说先生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,有这样的事情吗?”淳于髡说:“有这回事。”齐威王说:“这样的话,先生为我所出的主意是为了什么呢?”淳于髡说:“如果攻打魏国有利于我国的话,魏国就是杀死我,对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?如果知道攻打魏国确实对齐国没有好处,魏国就是赏赐我,对大王又有什么损失呢?而且不攻打魏国,大王就没有攻打盟国的坏名声,而魏国也没有被灭亡的危险,百姓也不会遭受战乱忧患,我接受了璧玉和宝马,对大王来说又有什么损伤呢?”
齐国要攻打魏国,魏国贿赂淳于髡宝璧两双,四马拉的纹彩马车两辆,请求他劝说齐威王取消攻打魏国的计划。淳于髡接受了财物,为了魏国的利益去劝说齐威王取消战争。但他绝对没有站在魏国的立场上说话,而是在齐国发动对魏国的战争这件事上,巧妙地为齐国说话,所以能够有效地说服齐威王。
虽然事情的真相还是暴露了,但能言善辩的淳于髡以三个反问将齐王的责问给顶了回去,显出他机敏睿智的一面。
秦攻韩之管,魏王发兵救之。昭忌曰:“夫秦强国也,而韩、魏壤梁。不出攻则已,若出攻,非于韩也必魏也。今幸而于韩,此魏之福也。王若救之,夫解攻者,必韩之管也;致攻者,必魏之梁也。”魏王不听,曰:“若不因救韩,韩怨魏,西合于秦,秦、韩为一,则魏危。”遂救之。秦果释管而攻魏。魏王大恐,谓昭忌曰:“不用子之计而祸至,为之奈何?”昭忌乃为之见秦王曰:“臣闻明主之听也,不以挟私为政,是参行为也。愿大王无攻魏,听臣也。”秦王曰:“何也?”昭忌曰:“山东之从,时合时离,何也哉?”秦王曰:“不识也。”曰:“天下之合也,以王之不必也;其离也,以王之必也。今攻韩之管,国危矣,未卒而移兵于梁,合天下之从,无精于此者矣。以为秦之求索,必不可支也。故为王计者,不如齐赵,秦已制赵,则燕不敢不事秦,荆、齐不能独从。天下争敌于秦,则弱矣。”秦王乃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