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管子》曰“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”《周书》曰“将欲取之必故与之
《管子》曰:“知与之为取,政之宝也。”《周书》曰:“将欲取之,必故与之。”何以征其然耶?黄石公曰:“得而勿有,立而勿取,为者则已,有者则士,焉知利之所在?”彼为诸侯,己为天子,使城自保,令士自取。王者之道也。
《尸子》曰:“尧养无告,禹爱辜人,此先王之所以安危而怀远也。圣人于大私之中也为无私。”
汤曰:“朕身有罪,无及万方;万方有罪,朕身受之。”汤不私其身而私万方。
文王曰:“苟有仁人,何必周亲!”文王不私其亲而私万国。先王非无私也,所私者与人不同,此知大私者也。
由是言之,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;不利而利之,乃利之大者矣。
《管子》中说:“知道给予是获取的根源,这是为政者的法宝呀!”《周书》中说:“如要索取,必须先要给予。”如何证明这个道理呢?黄石公说:“得到的东西一定不要据为己有。就是君主建立的功业,也不要轻易夺取功名,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了。争取功名是士大夫的所为,君主何必挂念功名利禄从何而来呢?”因为他们是诸侯臣子,自己是帝王。让城中人固守城池,让攻城的将士攻城拔寨。这才是帝王打天下、坐天下所采用的办法。
《尸子》中说:“尧抚养无助的穷人,禹爱护有罪之人。这就是古代帝王安居乐业和恩泽万民的原因,从而使臣民顺从自己的统治。圣明君主最大的私情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无私。”
商汤说:“我一人有罪,不要对天下百姓进行报复;天下百姓有罪,请让我一人来承担吧。”商汤不偏爱自己而爱护天下万民。
周文王说:“如果有仁德之人,又何必非要是周族的亲属呢?”周文王不独爱亲族而爱及万民。古代的圣王不是无私心的,只不过他们的私心与众不同而已,这才是大私的道理。
由上可知,只有舍弃小的私心,才能拥有大的私利;只有舍弃小的利益,才会换来大的利益。
自私之心,人皆有之。但私心也有不同,有的人对眼前的大小利益都不惜一切代价极力争取,这样的人不懂得给予,一心只想向社会和他人索取,时间长了必会被社会淘汰,被他人疏远。欲成就大事者,必明舍得之理:先有舍才有得,不舍不得,小舍小得,大舍大得,舍即是得。舍是得的基础,欲得之必先予之,无舍尽得谓贪,人生之大害也,因而人生最大的问题不是获得,而是舍弃。领悟了舍得之道,对于为人处世都有莫大的益处。古代有作为的君主,无一不是如此,他们以大私代替世俗之人的小私,不仅掩盖了自己的私心,还取得了臣民的拥护与爱戴,从而留下了一代圣贤明君的美名。
本篇论述了成败之间的辩证关系。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,但失败并不一定都能换来成功,其前提是必须有勇气面对它,并勇于承担责任。处理不当,成功也可能成为失败之母。关键是因势利导,才有可能转败为胜。
吸取败因 转败为胜